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古冰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观点】古道西风

2012-08-20 11:03:04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古冰
A-A+

  版画的语言要求简洁、概括的处理。同时,对版性的认识也是非常重要的。正是因为版画语言的这种特性,才决定了它的艺术性更强,更能直接地触动创作者和欣赏者的心灵。虽然每一位从事版画的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处理手法,但从根本上看,概括含蓄,鲜明生动,语言的纯粹仍是版画的特点。

  我在创作中主要使用了蚀刻线法和直刻法制版。直刻法源自欧洲15、16世纪,已有不少艺术家尝试制作,就德国丢勒( Albrecht D n rer,1471-1528)、荷兰伦勃(Rembrandt,1606 -1669)有不少利用这技法留存作品。20世纪的现代画家如法国毕费( Buffet)、日本的池田满寿夫,美国Mauricio、lasanshy等都有不少使用。对于直刻法的特征,当有准备的尝试,才容易控制情况,在制版中,将版面(金属版)研磨洗净后,以软红铅笔,或蜡笔直接画出意象草稿,也可以把草图通过机器转印。在刻制过程中,首先会发觉到以尖笔,铁笔,刀尖等用力在金属版刻划线条时,因金属线的残留,会使线条左右产生突起物,这突起物两侧经常有油墨停滞,因此印刷的线条,会以预期的还粗黑,甚至有时粗黑条中间,会呈现一丝白线。这种线条会产生渲染的效果,是雕凹线法和蚀刻法所设有的特征,而预期中的线条粗细,将与刻画线条的深浅大有关系。

  蚀刻法是在金属版上涂一层防腐蚀剂,然后以铁针,尖笔等来刻画线条,再放入酸水中使刻画部起化学反应,而得到作品。)铜版画的技法是多种多样的,在现代大有改进。我在创作中主要使用了这种最基本的、也是符合我想要的最单纯和最直率得表达手段。它的难度就在于越是单纯,表达的东西就越要和技术更紧密地结合,恰到好处。因此,我对自己按部就班规定了许多个阶段,努力尝试靠近我所要表达的内容及作品。

  从基础到创作的过程似乎是把一个零散的部件加以整合的过程。每一个零件起初都是零散的,而且隐藏在一些看不见的地方,当把它抽出来抹去灰尘,在把它们加工进行整合后,一件有意思的事就会发生,后来你并不知道你将干什么,但当这些部件同时集在一起时就会使你自己也莫明其妙,为什么是这样,我为什么这样做,最后的答案你不一定满意,但这是你的,你自己的那种东西,是别人代替不了的,结果也并不是你所想象的那样。正是由于如此,你才觉得有意思,觉得有许多话要说,并且总说不完,没完没了。

  在创作过程中,作为主体的人,那他首先也要面临的问题是怎样看待艺术中的“自我”与“非我”。这种“自我”的意识首先建立在觉悟的基础上,能认识“自我”的价值并能肯定自己在生活现实中的追求及对艺术的真诚态度上。美的形式都需要用心灵去锤炼。而“非我”是说建立在艺术的自我上以后能进入一种非此既彼的忘我状态,而这种状态能使“自我”摆脱自己狭隘的个人观点,而进入一个“世界”的立场,能更自由的在生活中发现自我,同时能够通过这个过程发现更为广大的美好之事,因此,“非我”又是艺术上的另一个境界,是在“自我”基础上建立的一种能力或世界观的方法形态,是在“自我”上的提高,它能使艺术的视角更为开阔,也是创作者主体意识的提高。

  其次就是艺术中的“个性”、“非个性”,个性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上,是天生带有的一部分的后天形成的一部分。通常艺术家的生活经历最终决定他的艺术个性,因为作为一个有鲜明性格的艺术家他将同他的生活、文化的环境息息相关,也只有在特定环境中生活及经历过,其个性才具有特殊价值。而这种个性也是由本初沿自然发展的路最后形成的,也就是这样的个性才具有无穷的力,同时也反映出一个艺术家的追求,非常可贵。“非个别性”不是说没有个性,而是共性的他性,这种“非个性”可能在现代艺术中体现为“交流的平等”,“对话的平等”,而且也使作为个性的人在信息环境中产生对于个体价值存在的思考,是对传统生活中“个性”的延伸和拓展。“美必须是震动心弦的”布列顿语。首先,艺术的美来自于现实客观的物象,但决不等同于现实客观的物象,而是对其的升华,超于客观物象的,是通过艺术家情感、思想融铸后表达出来的。一件优秀的作品本身所载负着一个艺术家的精神的追求,是心灵的产物。在从事创作的过程中最怕的就是虚伪了,故意的娇饰或有意的扭曲和改变人性,不免会产生丑陋的艺术。艺术家应该用最直率、最真诚的手法表达艺术家对生活的热爱。用高度概括的手法揭示出客观物象背后的美。使观众和自己同时进入审美的享受。用心灵传递彼此的理解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从而观照生活。艺术作品本身将是艺术家心灵演进和呈现的最终结果。

  就像创作的问题一谈开了,许多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思维和信息就会从脑子里被提出来,什么国家的、社会的、个人的等等。我觉得最使我感兴趣的并不是非要局限在某一个方面,而更多地是关注人,包括我自己和我生活周围的人物事和留在我头脑中那种记忆和经历过的故事和发生在我脑海中,给我一次次重击的……说小也不小,从一件小事其实就能体现你这个人到底干什么,想要什么。创作尤其如此。少年的狂热已经留在我记忆深处,有时候,竞使我忽略了我年龄的界限。艺术作品我想其实也是这样,不是就它是给什么人看的,给什么年龄地人看的。因为,它只要是心灵地,它就会勾通每一个观看作品的人,并同他们交流。因为艺术作品是有它自己生命的,它是鲜活的,没有国界的、民族的,只要是好的就是人类的。

  可以说每一个从事艺术的艺术家都有自己对于世界的那份认同或识别。因此,没有必要全盘地接受,也没有必要全盘地否定,但我喜欢那种爱憎分明的艺术家,因为这种真或直率,能激起心灵的共鸣,而且就算有时每个人保持有自己的观点,但这也是可以接受而且也不失为有益的。正因为每个人有自己不同的观点,艺术也才能更有活力。不是今天有人说你好就好,也不是明天说你坏就坏了。只要是好的、心灵的,就一定能产生共鸣,我喜欢认同每一个人身上的那份优点,因为正是这优点才使艺术家和艺术更美。人不可能是完美观的,太完美了,也就不是人了。同样,艺术作品也不可能是完美至极的,如果真到了那一步,也就没有必要再去工作了。因此,艺术家应该是心灵的、智慧的,而艺术则是无止尽的。

  又回到根本的问题上来谈我自己的画,自说自画,其实很难。画了许多年画,跑了很多地方,让我更懂得了一个道理,就是只要你真用心去听、去想,你周围的一切都会同你交流的,包括世界上的山山水水,花草动物,一切的一切。因为,如果你始终用你的标准去衡量别人或世界,那终将也被动别人把你阻挡在外面,不是你不接受别人,其实,别人也不接受你,自然也就同世界断决了联系,这个后果是很可怕的,可怕的不是没有作品,可怕的是作品中没有心灵。再好的衣服如果穿错了地方,一定也是丑的。而外表丑的东西,只要内质是美的,也是会被人所接受赞美的。

  我画中大量出现了骆驼,羊、马和我称之为草原雄鹰的马上民族。这也许是一种象征,也许就是代表我精神的符号,我热爱这片平静和生机昂然的土地,和那给我不同经历,曾经灼伤过我,又给我生命的土地。不是顶礼膜拜的神圣,而是血肉相联的亲情。正是因为这种亲情,才使我的心灵在每次遇到创伤的时候,在这灵魂寄栖的地方得到抚慰。同时,它又经常用它的暴风,利剑刺穿我阴郁的心绪,使我在洞见阳光时能平静而安祥。

  川端康成在他的文学里描述了一个美丽的存在和发现,正是因为这双眼,那质朴的美才能被发现,真正的美或酿造伟大激情的力量往往就来自于平凡而又使人感动的美中。记得在一个草原的早晨,我披着月亮迎着朝阳,同我身边的羊群共同感受新的一天的开始,我的生命时钟也停在了那里,因此我感到了一种永恒地美和这种没有流失的在我内心深处的真情。是不是东方人喜欢感悟自然之情,也把渗入自然作为人生命最高的理想呢!我想说是的,因为这美是从心里流出来的,是揉合了血与泪的交响。

  质朴和流动的美是不能同狂妄相提并论的。有时候我总在一些作品中看到那种发自内心狂妄的渲泄,我不喜欢这样的作品。因为这种情绪或狂躁的渲泄,更多地带有功利的目的,只是为了表现自己的欲望,在作品中尽情的发泄之后,获得一种快感,这种快感更多地是建立在恶俗上面的,他不会在乎艺术所传达的美和艺术所带有的真挚情感,只在乎个人表现欲望的满足,而这种满足是强加在别人头上的。而这种强加的东西会让人反感。同时,这种强加在媒体上的东西有时候会误导许多人,甚至会使许多人堕落,而对艺术失去信心。

  正是出于这种质朴精神的喜爱,我用骆驼象征这种留存在人心中的坚毅、忍耐、善良和勇敢的品质,同时这种精神也不是个人的经验。西方哲学家尼采就用骆驼比喻人类的精神品质。我在感悟这一切时写了下面这段文字:

  驼 踪

  干旱的沙,干旱的心,

  我寻觅了很久的绿洲你在哪里呀!

  在茫茫戈壁,在崇山峻岭,

  我的风铃响彻了大漠的每一个角落;

  游弋呀!游弋呀!

  我疲惫的身躯已无法支撑我的理想;

  梦乡在哪里,梦乡在哪里,

  我静静地俯卧在养育我的贫瘠的土地上;

  干渴的双唇,干渴的双眼,

  我的心灵如点燃的干薪在燃烧在毁灭;

  宇宙的神灵呀!神灵呀!

  我用我的生命我的灵魂向你祈祷;

  听,听,听,听,听,

  我的一切都同你合为一体了;

  永不分离呀!永不分离呀!

  我的尸骨已撒满了宇宙天地,

  这就是我,这就是我。

  不管时代怎样变迁,那存在于人们心中对真诚情感的渴望,对生命的呼唤都不会因为钢筋和水泥而分隔开,更是因为黑色的桎梏,才使人更向往和亲近于那属于人类普遍情感的深深的爱和质朴的美。

  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大汽车路,两旁景物极美,路上插着一个标语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的急驰而过,无暇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在结束这篇论文之际,衷心奉上朱光潜先生所感所奉的这句话“慢慢走,欣赏啊!”

  艺术家简历:

  胡冰毕业于中央美院版画系同等学历研究生班,现为甘肃张掖河西学院美术系讲师

  

  《阵风》组画之一 铜版画 100x50cm 2002

  

  《阵风》组画之三 铜版画 100x50cm 2002

  

  《友晴》 铜版画 100x50cm 2002

  

  《阵风》组画之二 铜版画 100x50cm 2002

  

  《阵风》组画之四 铜版画 100x50cm 2002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古冰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